成功案例
success cases近期,英國伯明翰大學研究活細胞代謝及其應用系統(tǒng)的高級成像專家Joao Correia博士團隊采用鑫圖Aries 16和EMCCD相機針對TIRF單分子熒光檢測應用進行了靈敏度對比測試實驗。
圖1 為Correia博士測試Aries 16相機與EMCCD相機的TIRF系統(tǒng)圖。兩臺相機的像素大小均為16μm,分別接在TwinCam(來自Cairn Research Ltd)的兩個C口上進行比較,信號采用50/50分光。
“我們發(fā)現(xiàn)Aries 16與我們現(xiàn)有的EMCCD之間的信噪比沒有差異,而且Aries 16能獲得更大的視野范圍,幫助我們在單個視野中獲得更多數(shù)據(jù)?!?Correia博士如此評價鑫圖Aries 16在測試中的表現(xiàn)。
圖 2 為全內反射共振(TIRF)系統(tǒng)拍攝的活細胞熒光蛋白表達圖像,圖A為Aries 16,圖B為EMCCD。熒光激發(fā)波長為488nm,吸收波長為530nm。實驗的物鏡為100X,兩臺相機的曝光時間均為30ms。上圖由伯明翰大學醫(yī)學院的Zsombor Koszegi博士拍攝。
鑫圖Aries 16與傳統(tǒng)的16μm EMCCD相機相比,由于采用的sCMOS結構不受額外噪聲因子影響,所以高動態(tài)優(yōu)勢明顯優(yōu)于EMCCD相機。另外我們從圖2也可以看出,Aries 16能夠生成高信噪比且視野顯著更大的圖像,從而為每張圖像提供更多的數(shù)據(jù)點。
圖 3 為Aries 16與EMCCD的線剖面比較示意圖。熒光激發(fā)波長為488nm,吸收波長為530nm。實驗的物鏡為100X,兩臺相機的曝光時間均為30ms。黃線對應的灰度值直方圖,左側為Aries 16, 右側為EMCCD。圖像由伯明翰大學醫(yī)學院的Zsombor Koszegi博士拍攝。
Correia博士比較了 Aries 16和EMCCD圖像的信號強度剖面數(shù)據(jù)。圖3顯示,Aries 16探測到了250DN左右的有效信號(峰值信號450減背景強度200DN),和40DN左右的背景變化,信號反差比為250/40=6.2。相比之下,EMCCD探測到300DN左右的有效信號(峰值信號850DN減背景強度550DN),和60DN左右的背景變化,信號反差比為300/60=5。這和信噪比數(shù)據(jù)分析結果類似,與理論分析相符。從整體成像表現(xiàn)來看,Aries 16的靈敏度在該成像條件下,優(yōu)于EMCCD。
Aries 16與傳統(tǒng)的6.5μm sCMOS相機比較,也有非常明顯的優(yōu)勢。雖然利用Binning也能增加像素大小,但這同時也會帶來更高的讀出噪聲。例如,在高動態(tài)范圍模式下,合并像素后,6.5μm sCMOS相機原有的1.6 e-讀出噪聲會增加到3.2 e-;鑫圖Aries 16可以不用使用Binning像素合并功能,讀出噪聲僅有0.9 e-,這一優(yōu)勢在極弱光成像條件下,例如在單分子成像應用中,是非常關鍵的突破。